top of page
Foggy Mountains

【命喪"沙家濱"】

在第二碑最新徵集的名單中,5號鄧志華是廣州一間工廠的科室人員,因爲父親早年參加過國民黨空軍,自己又是"臭老九"(知識分子),黑七類,文革中日子很不好過。一九七三年十月,年屆四十,已人到中年的鄧志華毅然決定逃港。

當時鄧志華選擇和二十出頭的知青趙某搭檔,因爲:趙某是自己弟弟的好友,人可靠;下鄉落戶東莞樟木頭,地點好;更有一定經驗......前次趙和鄧弟兩人一起上路,鄧弟成功了,趙只是運氣不好,功敗垂成被"撈湯丸"。

然而人和、地利不如天算,二人上路第四天,遇上十二級颱風。

將近半個世紀後,趙某回憶起那場恐怖的暴風雨還心有餘悸:"幾日幾夜整個人浸在雨水中,皮膚浸到發白,幾乎整層皮脫落......實在頂不住了,加上我又在山坑跌傷腳,鄧志華也發病,雖然已經捱到風尾,到達寶安邊境交界地區,兩個人還是決定投降。"

清溪收監後趙某體力透支,已反應遲緩。鄧志華情況更糟,一直叫肚痛,趙爲了照顧他,沒有交代自己是下鄉東莞的知青,而是用假名"報流"家鄉新會,次日得以陪同鄧一起被轉送到人稱"沙家濱"的廣州沙河收容所。

關入“沙家濱”的第二晚,鄧志華非常痛苦,慘叫聲不絕,後來連眨眼都毋力氣啦。趙向看守求救,看守不予理睬,只敷衍説明天會通知家人。

天亮,發現鄧志華已靠牆坐著僵硬死去多時。死因是胃出血。如果搶救及時,入院輸血應該不致於喪命。

第二天,"沙家濱"開大會,會上宣佈鄧志華"死有餘辜"。

之後趙某被當作新會農民轉送回新會關押。由於當地一般對偷渡農民看守不嚴,趙某得以利用外出勞動的機會逃脫,並在第一時間趕往江門醫院找時任外科主任的大哥,及時注射了盤尼西林,在皮膚潰爛開始感染化膿的危險時刻幸運撿回一命......

 

(阿陀據2022年8月電話訪談趙x新記録整理。經被訪人過目。)

bottom of page